15
Mar2020
【行業資訊】技術賦能,在線教育逆流而上
發布者: 瀏覽:4149
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所有人的既定安排和節奏,隨著開學的時間不斷推后,在線上學成為中小學生們的必選項。
全國中小學學生就有1.8億。如此大規模地開展在線教學,不僅我國史無前例,在全世界也沒有先例。
而相較于國家隊轟轟烈烈的集體上線行動,教培行業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。
對于許多專注于線下的機構而言,線下課的全面叫停,令他們將面臨長時間的零營收,甚至還可能面臨退課退費潮,這無疑是生死攸關的時刻。
而對于投注于線上的機構而言,這則是千載難逢的機遇:已經不會有比現在更好的培養用戶線上學習習慣的機會,已經不會有比現在更好的獲取流量的機會。
教育,從不曾像現在這樣依賴技術與互聯網。
猝不及防的集體上線
小學教師一邊講題,一邊大呼“老鐵們,雙擊666”吸引學生的注意力;高三教師用衣架自制花式直播設備;體育在線課程中,老師要以直播的方式,帶領學生做開合跳、徒手深蹲等動作……
由于新冠肺炎疫情,國家規定推遲中小學開課時間,同時號召各地學校“停課不停學”。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日前說:“不能面對面課堂上課,我們就搭建云課堂,讓孩子們在家也能開展學習?!?
2月10日星期一,上午8點,武漢、襄陽、南昌、深圳、佛山、昆明等多地中小學線上直播課一齊上線。
而在教育系統通過各地官方教學云平臺正式開學之前,以互聯網公司為主導的在線教育企業們已經忙碌了大半個月。
但再怎么忙碌,也對這場大規模在線學習運動猝不及防。
在微信、微博上,許多家長吐槽“系統崩了八百回”,老師也高呼“主播太難了”。
技術上準備不足,除了系統崩潰,聽不清、看不清、平臺太多等原因都成為重要槽點。包括阿里釘釘、騰訊課堂、科大訊飛等頭部大廠的支持平臺,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卡頓甚至“崩潰”。
老師準備不足,許多老師都對在線授課毫無經驗,有老師甚至沒開麥克風就自顧自講了兩個小時。
準備不足的結果就是在線學習體驗差,學習體驗差的學生們一起跑到蘋果商店去給釘釘打一星,打得釘釘差點下架。
很明顯,網校不是網約車,教育沒有突襲戰。中國教育信息化的成熟,不是靠一次疫情把大家都趕到網上就能解決的。
比反應,更比積累
相比國家隊的轟轟烈烈,民營教培機構的努力,顯得更加現實一點——疫情令行業的跑道陡然改變,誰都希望能換雙跑鞋重新起跑,不被淘汰出局,甚至能跑贏對手。
這些機構大致能分成三大類:
第一種是之前沒有什么線上教學經驗的,當然更沒有相關的技術積累。但為了留住原有的生源,他們大多租用現成的教育直播平臺,然后把線下課的內容直接搬到線上,也算實現“停課不停學”的目的。
但即使反應足夠快,這樣的學習效果也是很容易想見的。平臺不是自己的,一旦發生卡頓甚至宕機,只能束手無策。事實上,包括很多比較知名的教育直播平臺,在疫情后面對暴漲的用戶數,都出現過大規模崩潰事件,不少平臺甚至用關閉注冊通道、提高門檻等手段過濾用戶。
寄人籬下的滋味總是不好過的,這類機構在疫情期間的用戶流失是大概率事件。
第二種則顯得意氣風發,他們之前就是在線教育的布局者,擁有自己的平臺、系統、在線課程,原本正在投入巨資拉攏用戶。而在這個特殊的窗口,他們加班加點跑馬圈地。
但這些純線上機構的短板也很明顯,遠距離溝通帶來的信任感疏離需要靠更加真實的場景、和實實在在的成績提升來獲得。而這些目標的達成同樣需要積累,這是在2019年燒錢大戰中聲名鵲起的在線機構所缺乏的。
第三種,則是真正具有積淀,在疫情面前,能從容調整布局,揚長避短的。
以英孚為例,這家以線下英語培訓知名的機構,實際上卻是在線教育真正的長線布局者。英孚的互聯網基因一直可以追溯到1996年,創立了Englishtown在線學習平臺,并率先實現了24小時在線的英語口語課堂。
英孚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英語學校之一,迄今為止為超過2000萬學員在線授課;過去的5年中,已經不聲不響地輸出了4000萬節在線課程;自研的線上課堂與課程具有高度的契合,同時具有高度的互動性。
這樣的技術與創新積累,令英孚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模,在疫情期間將線下學員向線上遷移,保證學員學習的連續性。一個直觀的數據是:自今年農歷春節以來的3周內,已有15萬學生轉到線上課程,且以每天約1萬學員的速度增長。這樣的用戶增長效率,是足以令缺乏技術積累的線下機構所稱羨的。
技術賦能,內容為王
上述第一種機構的尷尬,證明了技術賦能的重要性?;ヂ摼W改變教育,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,科技對于在線培訓來說是必需的輔助工具,基于線下課堂與互聯網的混合學習必然會成為未來教育的基本模式。
這次疫情,只不過把這種發展趨勢以一種極端化的手段提前了。那么能提前順應這個大趨勢,具有技術積累的機構,才能用科技手段助力企業疫情期間實現順利轉型,迅速給出線上教學的替代方案,轉危為機。
那么第二種和第三種類型的機構,到底誰會贏下疫情下的這一場角逐呢?
從數據來看,2019年暑假,在線教育公司們投入40億元,將行業正價課付費用戶數從十萬量級提升到百萬量級。如今,疫情下的免費在線直播課報名人數動輒上百萬、千萬。盡管免費直播課與正價付費課不能完全等同,但這仍舊意味著,行業用戶量已經再上一個臺階。
短時間內取得數量級的突破,行業增長可以用爆發來形容。而僅僅在兩三年前,爆發式增長與在線教育行業似乎是無緣的,所有人對行業的定義都是“慢”,教育急不得是行業共識。
然而從慢到快,教育行業已經徹底因為一場疫情而改變了嗎?
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
學習不是請客吃飯。吃飯的重點在于填飽肚子,屬于單方面輸入行為??蓪W習是一個雙向行為,不僅要輸入課程,更要輸出成績。
輸出了成績才有用戶黏度,培訓產品不是一次性的互聯網工具,留存學生需要在服務上深筑墻廣積糧。許多網校的主打產品都做不到這一點,更何況現在靠一個月時間研發出來的滿天飛的免費體驗課?
說到底,這一輪網校的產品底子并不扎實。技術能夠為教育賦能,但決定未來發展的終究是內容。沒有令用戶滿意的內容,在線教育只能在疫情期間淪為權宜之計,疫情結束后,用戶向線下回流是必然的趨勢。
反觀第三類機構,再以英孚為例,英孚全球研發中心在上海、倫敦、盧塞恩三地有數百人的研發團隊,其中不僅包括軟件開發專家,還有相當多的語言學家和教育專家。共同參與的目的就是將卓越的科技和教學內容融于一體。目前已經將移動化學習、語音識別、社交網絡以及云計算等先進技術運用于學習平臺,而這些技術的目的,都是為更好地實現教學內容所服務。
只有把在線平臺的作用,定位為高品質內容的輸出渠道,讓內容以創新的形式、更好的效果輸出,這樣的平臺才能與學生一起,分享到教育互聯網化帶來的紅利。
此外,K12產品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效果滯后,如果沒有足夠的信任感,客戶又如何肯留給你足夠產生效果的時間?
而英孚線上精品小班課的老師全部來自線下,與孩子一同上課的也都是之前線下課的同學,之前與老師建立的信任感加上與同學們建立的熟悉感,足以彌補網來網去的疏離感。
同時,英孚對老師進行了集中的在線授課技巧的培訓,并充分模仿師生角色互換,在和孩子們見面前充分磨課、試課,讓每位老師在新平臺教學都得心應手。加上之前所述老師在線下和學員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默契,課堂興奮度和參與度極高,立刻就獲得了家長的高度認可。
以上的優勢,在疫情期間可能未必能得到充分體現,但在一個更長的時間尺度上看,像英孚這樣有技術積累有內容品質的機構,勢必會笑到最后。
教育行業從本質來說,仍然是慢的,疫情不會動搖行業最根本東西。
一方面,技術是翅膀,類似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學習方案的推送,類似全息模擬教室、教學過程沉浸式的學習場景等,基于大數據、5G技術的真正進步與全面應用,必將為在線教育帶來不斷的革新,相關技術要先行布局,隨時積累。
另一方面,內容是核心。當社會上普遍缺乏課程時,課程就是稀缺資源;可當漫天都是課程(網課)時,課程就是過載信息。因此不論是在線還是線下課堂,教育應該關注的不只是“知識是否被正確地講出來”,而是“知識是否被有效地接受到”。牢牢抓住教育的本質,才能永遠做這個市場的領跑者。
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,如有侵權,聯絡立刪。
-
04
Mar
2020喜訊!云端科技榮選江西省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
2020年3月4日,云端科技榮選江西省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??萍夹椭行∑髽I是指依托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,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并將其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,企業需要滿足在申報過程中一年及當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、重大質量事故和嚴重環境違法、科研嚴重失信行為,且企業未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??萍夹椭行∑髽I評價工作采取企業自主評價、省級科技管理部門組織實施、科技部服務監督的工作模式,堅持服務引領、放管結合、公開透明的原則。
查看詳情 -
11
Apr
2020